中医认为,血瘀是各种疾病的致病因素。如果血瘀在子宫内,会影响月经周期,导致痛经、闭经或崩漏;如果血瘀在心脏,会导致胸闷和气短。唇色发青,四肢发冷,容易出汗;如果血瘀在肺部,会引起胸痛、咳血、气短等。体内是否有血瘀,可以通过相关症状表现出来,快速对比。
血瘀的症状是什么?
1.长斑
身体的血瘀可以反映在肤色上,其特征是脸上的斑点,黄褐斑和黑斑都与血瘀密切相关。如果皮肤有黄褐色色素沉着,呈蝴蝶状,这是体内血瘀的表现。
2.易出血
血液在脉搏中循环,能起到滋养和化神的作用。如果皮肤总是绿紫色,说明血瘀聚集在皮下。受伤时凝血异常,月经血色暗淡,有血块,也是血瘀的表现。
3.颜色发紫。
舌头呈紫色。舌头上有瘀斑或瘀斑,指甲。眼睛周围和嘴唇呈深紫色,说明全身血瘀或局部血瘀。
4.疼痛
血瘀可引起疼痛,呈针状刺痛,疼痛位置固定,特别是夜间疼痛加重,白天减轻。
5.静脉异常。
舌下静脉粗而黑;手背和太阳穴的青筋突起;下肢静脉曲张伴有血管弯曲和紫色,说明体内有血瘀。
如何清除体内瘀血?
1.服用中药。
在中医指导下,服用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气排浊功效的中药,红花、三七、丹参或陈皮都不错;也可以在中医指导下根据体质选择合适的茶。
2.推腹
通过推腹,可以去除体内的浊气、大便和浊水。这三种物质在体内的积累可以阻碍气血的运行,促进血瘀的产生。推腹排出体内污垢,加快全身气血运行,避免血瘀。
3.刺络疗法。
刺络疗法属于针灸疗法,利用特殊技术和工具排出体内瘀血,疏通全身经络,有利于器官正常功能的恢复。
4.外敷
血瘀可引起疼痛,应在疼痛部位涂抹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膏药,能起到行气止痛的作用,辅助治疗创伤、冷凝或气滞引起的血瘀。
温馨提示
除上述方法外,还可通过拔罐、拍打、刮痧等方式疏通全身血管,清除瘀血,排出体内代谢废物。同时,少坐多动,保持适度运动,如打球、快走、慢跑、骑自行车等,可加速全身血液循环;远离高脂肪、高热量食物,适当食用活血化瘀的食物。